开云体育app-LPL选手爆冷获胜,专家预测失准

  虽然我们在以前已经为大家详细解说了保研申请的全部流程,提供了全方面、多角度的择校择导标准和方法,但是多数情况下保研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,在自我衡量和比较之中,很多人容易在一些小打击下失去自信,或是被其他的选择所干扰。

  

  这时我们就需要及时反思自己的选择,及时询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,既要坚守住内心的信念而不轻易动摇,又要使眼光兼顾未来和当下,不因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初衷。

  1. 毕业后我要做什么?

  每个本科生在进入大学第四个年头的时候,都不得不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。有人选择出国,有人选择工作,有人选择读研,有人选择自主创业,当然也不排除回家待业的。当我们看到周围的同学拿着奖学金出国了,或是每月拿到了可观的薪水时,是否感到羡慕,是否会为自己读研的决定后悔?

  2. 为什么选择读研?

  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?是因为周围人的选择而盲目跟从?是因为父母的意愿?是为了获得一个高学历,提高就业能力?抑或是真正喜欢学术研究?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都非常辛苦,科研任务很重。所以关于读研,务必要谨慎考虑,切不可盲目随大流。

  3. 我是否适合读研?

 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研究?第一,具有好奇心,能够超越表面现象、科学预测未来;第二,拥有客观的思维方式,不能带主观偏见;第三,能够坚持下去,耐得住寂寞,享受孤独。这些要素,我符合吗?

  4. 为什么选择保研而不是考研、出国?

  保研的专业是否为意向专业?跨专业保研总不如本专业保研成功率高,如果高考的时候因为调剂而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专业,转专业时又错过了机会,那考研无外乎就是第三次机会。倘若跨专业保研希望渺茫,就要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——是放弃保研而走艰难的考研之路,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,还是选择保研,在专业上妥协?

  出国与保研一样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。如果立志于学术并且想出国读博,那么不妨在本科结束时就选择出国。这样可以节约读研的时间成本,且国外多数学校是不承认国内的硕士学历的。此外,在保研结束之后会有“国家公派留学计划”,如果之前已经选择了保研,是不能够申请该计划的,所以有意向深造的学生要提前做好抉择。

  5. 我的学校不好,经历平平,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保险的路径还是挤进保研的大军?

  有很多学生都来自于双非院校,没有名校的光环照耀让他们经常会感到自卑,面对各大985高校的竞争者,难免会自卑,对保研失去信心。是放弃保研的机会,好好复习然后通过考研进入理想的院校还是勇敢尝试、在平台低一截的情况下突破重围?

LPL选手爆冷获胜,专家预测失准

  案

  例

  边缘学生如何保研

文/吴一鸣

  本科院校和专业:南京理工大学

 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

  读研院校和专业:北京师范大学

 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

  培养方式:学术型硕士

  “边缘学生”可以泛指要同时准备保研和考研的学生,一般来说,主要的特征有这么几个,只要你符合其中一个,就可以认为自己是边缘学生:

  1.本科是“双非”学校的学生;

  2.本科是985,211学校的学生,成绩位于自己学校保研线上下5%之内;

  3.自己本专业在全国的专业或者大类中实力较弱;比如我自己的学校是以兵工武器类专业出名,而我修读的环境工程实力就比较弱了;

  4.本大类跨专业保研近似专业的学生;

  5.不是以上范围,但是英语四六级没过的学生,或者本科期间在科研、竞赛、奖励或者学生工作等领域没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也包括在内;

  夏令营的前期准备主要分为自我定位和入营材料准备。

  进行自我定位的方法有很多,建议大家尽量要找一个相对低一点的起点,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调整和提高。保研的周期很长,边缘学生是最摇摆不定的一类人,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状况不停地进行调整。

  名校人人都想上,但是就环境大类举例来说,边缘学生如果一开始将自己保研定位到清华北大,显然是不现实的,要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综合实力,甚至要稍微给自己的综合实力打个折。因为被清北录取有时就像期待彩票中奖一样,概率很低。但实话说,还是有很多学生像买彩票的人一样为此着迷,耽误了自己的保研也耽误了后续的考研。

  对于边缘学生,比较明智的就是定位一个比较低的起点,给自己设一个或者两个顶端学校和保底学校,在这个区间进行调整。以我自己为例,我给自己最开始设定的top就是南开大学,给自己的保底是我自己本校,第一个报名的中科大,难度和实力就是介于这两所学校中间的学校。

  入营材料这方面,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自己准备报名学校夏令营要求的东西,报名表,成绩单,简历,个人自述,推荐信,其他材料什么的,大家一定要看仔细,不要出现差错。

  因为自己的成绩或者说综合实力本身就不出众,每一个夏令营或者面试都是机会,如果因为细节上面犯点小错误导致自己最后结果不好,会比较可惜。

LPL选手爆冷获胜,专家预测失准

  具体准备的时候,边缘学生多半成绩都不会太高,所以我们就要多展现一下自己的其他方面,一个人,总是有优秀的地方,找到并且把它展现出来。有科研和竞赛,就多写一点自己的科研经历,如果有学生工作,那就突出写自己在任职期间干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,甚至,你可以写自己下水救人上电视也可以。

  但所有这一切的前提,是真实,在有限范围内夸张也是可以的,但要把握住诚实这个原则。准备好这一切之后,在之前定位的那个框框里面,大家就可以海投了。毕竟尝试的次数越多,成功的机会才越多。

  在入营后注意事项上面,分为营内日常活动和面试注意事项。

  我个人一直认为,很多学校举办夏令营的目的,不仅仅是想要提前获得优秀生源,更多的是通过夏令营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做人做事的态度。保研或者考研的复试,就看你那十几分钟表现的好不好,而夏令营是三到五天的全方位交流,主管老师和各位科研老师,都是会注意到你的各方面细节的。

  复试面试如果想装出来很好的形象其实不难,讲简单点就是演一场戏,精神高度集中十几分钟并不难,而在长时间的夏令营里面,就算是表演,也没有谁能不出纰漏。所以,建议大家不仅在入营,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提高自己的日常细节表现,多方面注意自己生活的细节,入营以后自然而然的展现自己就好。

  对于笔面试,我想说的是,大家没有那些学霸学神可以靠实力取胜,那我们可以靠策略。什么是策略呢?八个字“态度端正,诚实作答”。怎么解释,态度端正就是对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作答,让老师看出来你是准备过和思考过这个问题的;诚实作答, 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,知道的问题就认真地去回答,不知道的问题半句假话都不要说,有可能面试或者改你卷子的老师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。

  起跑线上就落后的我们,不能比别人犯更多错误。其实老师问的问题,大部分我们都是知道答案的,我们和学霸学神的差距,就在于人家犯了更少的错误。

  很多英语不好的同学,再加上自己位于边缘,很容易在面试的口语部分紧张。英语是一种语言,其目的是交流和传递信息。所以,在能听懂意思之前谈口音那就是耍流氓。面对老师的时候,只要把握住一点就行,那就是敢说。敢将自己的意见说出口,传达出去让对面的人听懂就可以了。不管说的是东北话还是湾湾国语,能让中国人明白意思的就是中国话。

  大部分同学的英语很蹩脚,而且说出口的话基本上都是临时准备的,没有长期训练很难保证不出错。作为面试的学生,建议大家准备草稿背熟,然后在面试的时候加一点临场发挥,不要怕犯错,用尽全力传达自己让对方听懂的意思就好。

  对于边缘学生,有这么几个问题是比较容易出现的:

  1. 对于基本确定能拿到保研资格的学生,不要太高估自己。“在没有选择的机会之前,永远不做选择。”与其纠结选清华还是选北大好,不如扎扎实实的看看什么样的学校是自己真正有能力去的。

  2. 对于入营之后看到其他优秀同学感到自卑的学生,要给自己足够的心理暗示。既然能入营,就说明自己的实力是被这个夏令营所认可的,不论其他营员的表现怎么样,大家做出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。而且,老师也不仅仅是看学生的知识基础,更多的是了解一个学生的方方面面,类似于求职一样,找到那个适合和他共事接下来三年的人。在这个时候,建议大家丢掉得失心和功利心,以享受夏令营的过程为主。

  3. 很多学生在和老师交流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或者是误区,就是很容易紧张或者怯场,甚至不敢用正常的语气说话。我个人对于面试还是比较有心得的,自己也在私下和一位面试官的交流中了解到,老师们也更希望看到的是互相平等的亦师亦友的交流状态,很多学生被淘汰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不如别人,而是把老师当做“怪兽”或者“敌人”,一见面就紧张胆怯,或者一定要过分展现自己,这样的学生是老师不愿意看到的。放开去表现自然状态下最好的自己,老师总会看到你有闪光点,一个闪光点就够了。

 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,保研的周期和过程很长,而对于边缘学生,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的问题,所以在过程中应该及时根据学校信息、个人情况和别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定位,达到高效迅速步步为营的效果。

  有人是幸运儿就有人是倒霉鬼,边缘学生保研失败去考研的人不在少数,所以大家如果是打定心思读研究生,那就要做好接受保研失败这个最差结果的准备。等到有一天真的失败了,我们可以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且找到自己的方向,不患得患失对成功保研是非常重要的。

本文节选自《保研一本通》第九章

原创经验贴投稿请联系论坛小助手

发表评论
标签列表